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沒公訴直接判死刑、保安保潔日賺幾十億,那麼多反常識的微短劇從何而來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漂亮的女主是一名酒吧服務員,在賣酒時被一個富二代灌醉而失身。其後,女主將富二代起訴至法院。法院因為她提交的證據不足,沒有認定富二代構成強奸罪,反而判決女主角構成勒索罪,判處罰金3萬元。

這是某平台上播放的一部微短劇《××的審判》裡的情節。法學專業畢業的李女士前段時間刷到這部劇,她吐槽說:“還能這麼拍(微短劇)?竟然分不清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程序,太沒有法律常識了。”


近年來,微短劇市場迅猛發展,但不少微短劇劇情缺乏常識。例如,嚴重刑事案件中不見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身影,由當事人直接起訴到法院,法官隨意判處死刑,違背法律常識;嚴重疾病能輕易被治好,不符合醫療常識;保安、外賣員、保潔員常常是隱瞞身份的大佬,分分鍾輕易賺幾十億元,有違生活常識……

接受《法治日報》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,這些違背常識的微短劇劇情危害甚大,會造成錯誤的知識泛濫傳播,傳遞不良價值導向,例如將“隨意控制別人的生死、暴力解決問題”等行為在劇中塑造成“高大上”的酷帥形象,對觀眾的價值觀形成錯誤引導,也扭曲了正常的社會公序良俗。

專家建議,創作主體要關注作品的質量和內涵,聚焦現實,樹立精品意識;視頻短劇的發布平台應承擔起主體責任,建立和完善內部審核機制,加強對微短劇內容的審核和管理。通過內容審核、流量控制等技術手段,引導內容制作者提升審美趣味和作品質量,引導觀眾看真正有價值、有深度的作品,從而構建有利於行業整體健康有序發展的外部生態。

司法程序混亂

擅自設置罪名


李女士在北京一家中介機構工作,平時上班比較累,周末一般是睡個懶覺、刷個劇。近日通過手機在某平台刷到微短劇《××的審判》時,出於好奇點擊觀看,結果發現“這部劇連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懂”。

她邊刷手機邊告訴記者,這部劇的劇情設計是,女主和身為律師的父親起訴富二代涉嫌強奸罪。這明顯是一起刑事公訴案件,庭審時,法官的背後應該是國徽高懸,但在劇情中,法官背後卻沒有國徽。法官在審理刑事案件時,公訴人席上沒有檢察官,富二代穿著西裝站在被告席(實際上應該是被告人席)上。

“(編劇)明顯分不清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程序。”李女士說。


更讓她感覺可笑的是接下來的劇情,法官審理案件後作出宣判:被告犯強奸罪因證據不足不予成立,原告涉嫌賣淫罪和勒索罪,兩罪並罰,判處罰金3萬元。

她在這裡點擊暫停,然後向記者解釋說,刑事案件,一般由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,公安機關立案後經過偵查抓獲犯罪嫌疑人,偵查結束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,由審判機關對被告人作出判決。但在該劇中,當事人直接起訴至法院,法官宣判時稱呼的是“被告”,沒有認定構成犯罪也罷了,法官竟然在沒有人指控的情況下判決女主涉嫌賣淫罪和勒索罪——我國刑法並沒有賣淫罪這個罪名,勒索罪的表述也不對,應該是敲詐勒索罪。

李女士刷劇刷到這裡就不再看了,“太違背法律常識了”。

微短劇中出現這種情節並不鮮見。

記者在手機上觀看一部《××不會缺席》時,同樣發現多個情節違背法律常識。這是一部情景懸疑短劇,男主是一位律師,被害死後重生復仇,在辦理一起3名校霸長期毆打同學並到同學家中搶走5萬元現金的案件中,通過向法庭提供證據,由法官判處3名校霸重刑,還讓仇人身敗名裂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2 秒